明朝16帝能力排名

第一名: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白手起家创建基业,扫平群雄建立大明,开创洪武之治,是明朝功绩最大的皇帝。

第二名:明成祖朱棣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依靠着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即位后开创了永乐盛世,为明朝的仁宣之治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朱棣时期明朝的国力十分强盛,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发生在朱棣时期。

第三名: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他统治时期明朝的国力昌盛,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历史上将明仁宗和明宣宗统治时期合称为“仁宣之治”。

第四名:明孝宗朱佑樘

朱佑樘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在明孝宗继位之前,明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明孝宗勤恳节俭,重用能臣干吏,他统治时期被称为“弘治中兴”。

第五名: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虽然朱高炽在位的时间不到一年,但是朱高炽担任皇帝期间推行了很多好的政策,为明宣宗时期明朝国力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六名:明代宗朱祁钰

朱祁钰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被俘虏后,朱祁钰在于谦等人的支持下继位。朱祁钰在位时期,整顿了明英宗时期的弊政,改革了明朝国力衰落的局面,称得上是一位明君。

第七名: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元璋晚年杀伐甚重,朱允炆即位后采取宽容的方式治国,改变了朱元璋晚年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然而由于朱允炆在撤藩问题上操之过急,最终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朱允炆也被迫自焚而亡。

第八名:明穆宗朱载坖

朱载坖是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朱载坖继位的时候,明朝国力已经大不如前。朱载坖重用高拱和张居正等名臣,开放了明朝的海禁,为明朝的“万历中兴”打下了基础。

第九名:明宪宗朱见深

朱见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反于谦冤案,解决流民问题,恢复了明朝的部分国力。不过明宪宗晚年宠信宦官,造成了朝廷政局黑暗,因此明宪宗只能排到后八位。

第十名: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昏君,他第一次在位的时候,宠信奸臣宦官王振,最终在土木堡之战兵败被俘。后来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第二次担任皇帝,二次继位的明英宗废除了殉葬制度,释放了建文帝的后人,算是做了两件好事。不过第二次继位的明英宗仍然宠信奸臣,导致了明朝国力的衰弱。

第十一名: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由于明孝宗只有明武宗一个成年的儿子,明武宗从小就不需要为皇位的问题担忧。过于安逸的生活导致了明武宗的叛逆,继位后的明武宗荒淫无度,三十多岁便因为纵欲过度而死。

第十二名: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他只做了29天皇帝,没有多少功绩,也没有多少过错。笔者本来想把朱常洛排在明英宗前面,但是考虑到明英宗和明武宗也并非一无是处,因此还是把朱常洛排在了明武宗后面。

第十三名:崇祯皇帝朱由检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从朱由检的所作所为来看,朱由检并不是一个昏君,但是明朝毕竟是灭亡在朱由检的手中,因此只能把朱由检排到了这个位置。

第十四名:嘉靖皇帝朱厚熜

如果把明朝灭亡的责任分成100分,嘉靖皇帝至少要占20分,因为明朝的全面衰落,就是从嘉靖皇帝开始的。嘉靖皇帝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一度形成了”嘉靖“中兴的局面。然而嘉靖皇帝后期荒淫无道,连续二十多年不上朝,直接导致了明朝的彻底衰落。

第十五名:木匠皇帝朱由校

朱由校是明朝的倒数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宠信奸臣,让本来就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更加雪上加霜。其实朱由校并不适合做皇帝,他从小就喜欢做木匠,做出来的家具美妙绝伦,就连一流匠人也无法与之媲美。

第十六名:万历皇帝朱翊钧

朱翊钧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虽然明朝表面上是灭亡在崇祯皇帝的手中,但是明朝真正的亡国皇帝应该是万历皇帝。万历皇帝早年依靠着张居正的辅佐,一度形成了“万历中兴”的局面。然而在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便效仿嘉靖皇帝常年不上朝。最终满洲女真族部落崛起,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消彼长,大明王朝在万历皇帝时期就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

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

明朝十五帝排行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朝十六位皇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君主制王朝

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

明朝名臣排名

在不同人眼中明朝名臣的人选和排序可能不一样,下面是比较名气比较大、对后世影响比较大、比较公认的名臣:

1.王阳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2.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3.刘伯温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4.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1567年(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5.郑和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 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 ,法名福吉祥 。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6.徐玠

徐阶(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名臣,嘉靖后期至隆庆初年内阁首辅。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官。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徐阶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为嘉靖帝所信任。和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嘉靖四十一年,得知嘉靖帝对严嵩父子的不法行为已有所闻,于是就命御史邹应龙参劾,终于使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蕃谪戍。徐阶则取代严嵩而为首辅。累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明穆宗时致仕归家。

7.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8.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名寓,字士奇,号东里,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人。明代宰相,著名学者。少时丧父,游学四方。建文帝修撰《明太祖实录》,进入官场,累官礼部侍郎,拜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先后历经五朝,身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一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一生见证了明朝由盛转衰,后因子致仕,忧虑不起。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赠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贞。

9.杨廷和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 -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号石斋,汉族,四川成都府新都人 ,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杨廷和年少成名,十二岁时乡试中举,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岁时中进士,授翰林检讨。明孝宗时为皇太子朱厚照讲读。正德二年(1507年)入阁,拜东阁大学士,专典诰敕。刘瑾诛后拜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首辅。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崩后,杨廷和计除平虏伯江彬,立武宗从弟朱厚熜(明世宗)继位。在朱厚熜未至京师时,总揽朝政共三十七日,革除武宗朝弊政,受朝廷内外称赞,加左柱国。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与世宗意不合,罢归故里。嘉靖七年(1528年),被削职为民。嘉靖八年(1529年)卒于新都,年七十一。明穆宗隆庆初复官,赠太保,谥号文忠。

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

大明王朝的皇帝有哪几位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

1、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2、明惠帝朱允炆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逝世。朱允炆即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

3、明成祖朱棣

朱棣出生于元末的战乱时期。那时群雄并起,互相征伐。在朱棣出生时,朱元璋与陈友谅正打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给儿子起名字的。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应天,是顺应天命的意思。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庆(南京),就将集庆改名为应天。朱元璋意思是要顺应天命,推翻元朝。

1360他又有了第四个儿子,几乎与朱棣出生的同时,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并要接着进攻应天。

但军情紧急,朱元璋甚至对自己的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打仗去了。至于怎么样为这个孩子取个吉祥名字,他就更没有功夫去琢磨了。

4、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成祖朱棣的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生母徐皇后。早在洪武时期,朱高炽就被立为燕王世子,而且由于它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的喜爱。

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炽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成祖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5、宣宗朱瞻基

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成祖征讨蒙古。

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号宣德。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听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建议,停止对交阯用兵,与明仁宗时期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景陵。

6、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公元1427-1464年),明宣宗朱瞻基长子。宣宗死后继位。他两次登基,在位共22年,病死,终年38岁,葬于裕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7、明代宗朱祁钰

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9月21日-1457年3月14日),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明宣宗(宣德帝)次子,母亲是贤妃吴氏,明英宗(正统帝)即位后封为郕王。

朱祁钰的生母,本是汉王府邸的一位侍女,这位汉王就是著名的永乐皇帝的二儿子朱高煦。宣德朝,宣宗皇帝对叔父汉王朱高煦用兵,御驾亲征生擒朱高煦父子,并将汉王宫的女眷充入后宫为奴。

在返京途中,宣宗皇帝邂逅了汉宫侍女吴氏,并深深被吴氏的美貌与聪灵所打动,于是吴氏得以陪伴宣宗皇帝直到回京。

回京后,由于封建礼教的阻挠,身为罪人的吴氏是不能被封为嫔妃的,于是宣宗皇帝将她安排在了一个紧贴宫墙的大宅院中,并时常临幸。终于吴氏珠胎暗接为宣宗生下了次子,取名朱祁钰,这就是后来的景泰帝。吴氏也因此被封为贤妃,但继续住在宫外。

8、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公元1447-1487年),明英宗朱祁镇长子,英宗病死后继位,在位23年。因爱妃病殁愁闷成病而死,终年41岁。葬于茂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9、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朱佑樘(公元1470-1505年),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宪宗病故后继位,在位18年,病崩,终年35岁。葬于泰陵(今北京十三陵)。

10、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1521年),明孝宗朱佑樘长子,孝宗病故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30岁。葬于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11、明世宗朱厚骢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汉族,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嘉靖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为人非常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

12、明穆宗朱载后

明穆宗朱载垕(公元1537年-1572年),汉族,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而不得父皇宠爱,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

13、明神宗朱翊钧

朱翊钧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

20岁以后,亲政时期,他有一段时间勤于政务;后期,虽然并不上朝,但并不代表不管事,亲自主持万历三大征,就是明证。而明神宗朱翊钧是明代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14、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

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走了。

15、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出生于公元1605年,他是朱常洛的长子,母亲为才人王氏。朱由校的生母于公元1619年病逝,他的祖父朱翊钧于是指定朱常洛的选侍负责养育皇太孙朱由校,这个抚育他的选侍就是后来“移宫案”的主角李贵妃。

公元1620年,朱常洛逝世,托孤于13位重臣,为了防止李贵妃垂帘听政,爆发了权力斗争的“移宫案”。最后,朱由校在文华殿登基称帝,年号天启。

16、明思宗朱由检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位年少有为一生致力于整顿国家的好皇帝。明毅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

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

大明12位皇帝

大明共16位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明朝开国皇帝,大明第一位天子。

明惠宗朱允炆(1398~1402)明太祖朱元璋孙子,大明第二位天子。

明成祖朱棣(1370~1402)(1402~1424)明太祖朱元璋四子,大明九大塞王之一,兼任大明第三位天子。

明仁宗朱高炽(1424~1425)朱棣长子,大明第四位天子。

明宣宗朱瞻基(1425~1435)朱高炽长子,大明第五位天子。

明英宗朱祁镇(1435~1449)(1457~1464)朱瞻基长子,大明第六位天子。

明代宗朱祁钰(1449~1457)朱瞻基次子,大明第七位天子。

明宪宗朱见深(1464~1487)朱祁镇长子,大明第八位天子。

明孝宗朱祐樘(1487~1505)朱见深三子,大明第九位天子。

明武宗朱厚照(1505~1521)朱佑樘长子,大明第十位天子。

明世宗朱厚熜(1521~1566)朱佑樘侄子,大明第十一位天子。

明穆宗朱载坖(1566~1572)朱厚熜三子,大明第十二位天子。

明神宗朱翊钧(1572~1620)朱载坖三子,大明第十三位天子。

明光宗朱常洛(1620~1620)朱翊钧长子,大明第十四位天子。

明熹宗朱由校(1620~1627)朱常洛长子,大明第十五位天子。

明思宗朱由检(1627~1644)朱常洛五子,大明第十六位天子。

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gxqzs.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