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的来历

每年的芒种节气在6月6日或7日,这时太阳到达黄径75°。从字面上说,“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对于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此时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

古人在芒种节气常做的

芒种节气的习俗是什么

芒种有送花神、打泥巴仗、煮梅、挂艾草等一些习俗。

1、送花神

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因此在芒种的时候,民间会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表达对花神的感谢之情,并且盼望着来年再次相会。

2、打泥巴仗

贵州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在芒种时会举行打泥巴仗节,一边插秧一边互相向对方扔泥巴,活动结束之后,谁身上的泥巴最多,谁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3、煮梅

南京有煮青梅习俗,溧水区百姓至今习惯于在芒种节气里泡青梅酒。在南方,芒种前后正好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是一种营养价值十分丰富的水果,非常受人们的喜爱。

4、挂艾草

到了芒种时,天气变得越来越热,出现了许多的苍蝇和蚊子,为了驱赶蚊虫,并且这个时候端午节也要到了。因此人们就有了在芒种时挂艾草的习俗了。

除了上面这些习俗之外,在芒种时,民间还有晒虾皮、接嫁树、安苗等一些习俗。

古人在芒种节气常做的

芒种的芒种民俗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九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75°时就是芒种。

芒种时节,人们有许多与农民生活相关的民俗活动。

其中最有名的是龙抬头、赛龙舟、吃麻雀蛋等节日活动。

在古时候,芒种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节之一,除了农业方面的活动外,还有很多说法与禁忌,如不能割草、不能理发等等,这些都是与中医养生等相关的。

在现代,这些传统的民俗已经被历史的长河推向远方,但有些传统的食俗和活动还是得以保留并传承至今。

古人在芒种节气常做的

芒种节气诗句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 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这首诗描写的是芒种时的自然现象。今天是芒种,顺应这个节气,螳螂开始跳出来了。红彤彤的云彩照着人的影子很高。鸟儿往来发出了好听的声音。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 宋代·陆游《芒种後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这首诗描写的也是芒种刚过时的自然景象。芒种刚过,雨就及时的来了。纱帐里睡着时头巾倾斜了。云彩不愿散去,常常遮蔽着高塔。野外的河水,无声的流入了池塘。

古人在芒种节气常做的

芒种节气在几季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6月5日或6日太阳达到黄经75度便为芒种。芒种的气温显着升高,雨量比较充沛。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正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比起立夏时,芒种的气温显着升高,雨量比较充沛。但如果遇到大风、冰雹等天气,往往会导致小麦无法及时收割、储藏,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芒种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界。芒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个时节气温显着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芒种时节,除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而且进入6月份以后,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西北地区东部还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古人在芒种节气常做的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gxqzs.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