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还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对它恨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喂的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原来“夕”白天不出来,太阳落山后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准备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他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的由来故事之传说二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除夕典故 扩展

除夕,又称大年夜、年夜、岁除、岁暮、岁尽、暮岁、除岁、除夜等,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前夜,即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这一天,全家人会团聚一堂,共享丰盛的年夜饭,熬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的典故与传说颇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以下两个:


1. 年兽传说:

   在古代,有一个名为“年”的怪兽,每逢年末夜会出现害人。村民们发现,年兽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在年尾夜挂红灯笼、放鞭炮以驱逐年兽。随着时间的流逝,放鞭炮、贴春联、挂红灯笼就成了除夕的传统习俗。


2. 关于灶神的传说:

   古时,人们还在除夕祭灶,感谢灶神一年来对家庭的庇护,并希望灶神能在新的一年继续保佑家庭平安。灶神被称为“灶王爷”,在这一天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家庭一年的善恶事,因此人们在这一天特别恭敬地送灶神上天,希望灶神能上报好事。


除了这些传说,除夕还有许多习俗和仪式,如守岁(熬夜迎新年)、吃年夜饭、派红包(压岁钱)等,这些习俗都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对家人的团圆之情。除夕夜,无论身在何处的人们都会尽力回到家中,和家人一起过年,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传统和家庭观念的体现。

除夕典故 扩展

古时候有个怪物叫夕,为了来年能过个好年,人们就在每年的最后一天都去除掉它,所以年底最后一天叫除夕。

除夕典故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gxqzs.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