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

1,都是向西方学习。

2,都是统治阶级自身的改革,保留着君主制!

3,是都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的前提下发动的运动。不同点:1,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明治维新即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又学习科学技术和西方新思想!2,洋务运动是为维护清廷统治,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明治维新是为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强大,民族的独立自由,经济的不断进步!3,洋务运动是由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的,而明治维新是由日本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

4,洋务运动失败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明治维新成功了,并且使日本摆脱了日本沦为殖民地的厄运,最终跨入列强的行列!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异同

不同点:

1、目的:洋务运动是以维护清政府统治为根本目的,发展军工业,政府商业为主。

明治维新是为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强大,民族的独立自由,经济的不断进步!

2、阶级:洋务运动是由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的。而明治维新是由日本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

3、结果:洋务运动失败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明治维新成功了,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成为唯一的亚洲殖民国。

相同的:

1、背景:都是受到列强的侵犯,而发起的运动。

2、内容:两者都是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教育改革。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

先是洋务运动还是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更早。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实力较弱,而且受外界影响大,而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实力较强,有足够的能力支持维新。

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

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

1.发起的方式和性质相同.都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动和领导的资产阶级改革,

2.发起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缓解内部矛盾,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和生产方式,救亡图存,以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

3.学习的对象相同.都是以俄国和德国(最主要是德国)这两个西方君主制资产阶级国家为蓝本进行的内部改革.

4.在开始前两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基本相同.都是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受到西方帝国主义的压迫,也都有着很大的民族生存危机.

不同点:

1.学习的思想基础和内容不同.

日本明治维新主张的是“脱亚入欧”全盘西化.这在初期也引发了日本强烈的思想和社会动荡.最后在相容并蓄之下,也保留了相当部分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

而洋务运动主张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是学习西方的科技技术.几乎不涉及到社会思想和文化层面.

2.改革的发起者不同,支持者和背景也不同.

日本明治维新是在民族危机意识下进行的改革,(尤其是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受辱的教训,给了日本上层阶级极大的刺激).领导者从最高的明治天皇到下层的开明武士,几乎得到了大部分统治阶级的支持.改革也比较彻底.涉及到了各个阶层和社会层面.形成了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生产关系.

洋务运动只是中国少部分开明地方官员的行为.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支持者和影响力相对有限.

3.两者的结果也不同.

洋务运动所得到的成果有限,只是让中国人初步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科技和文化.中国依然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困苦状态.民族生存危机依然十分严重.

明治维新彻底的改变了日本落后的面貌,提高了日本人的眼界和素质.消除了民族生存危机.开始向现代工业化国家迈进.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

与洋务运动相似的运动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相似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gxqzs.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