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熬年守岁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二、贴春联和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桃符的传说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四、腊八粥的故事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看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另外传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还有一个腊八粥的传说,朱元璋小时候家庭穷困,常有断炊之患。一日,他放牛归来饥饿难挨,忽见墙角有一个鼠洞,想逮鼠充饥,不料竟掏出了糯米、黍米、黄豆、红豆、麦粒、花生等物。他把这些杂粮洗净后煮成粥,美美地吃了一顿饱饭。后来作了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吃得口腻心烦,忽然想起了小时候掏鼠洞煮粥喝的往事,便命人仿做,群臣共尝,无不称妙。因这一天正是腊月八日,朱元璋就称此粥为腊八粥。后来,传至民间,就沿袭成俗。

关于春节的民俗故事 扩展

你好,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民俗故事。以下是一些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故事:

1. 年兽的故事:相传,每年除夕夜,一种叫做年兽的怪兽会出现,它会吃掉村庄里的人和牲畜。村民们发现,年兽最怕红色和响声,于是他们在除夕夜贴红纸、点灯笼、放鞭炮,以驱赶年兽。这也成为了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

2. 祭祖的故事:春节期间,人们会祭拜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年的怪兽,它会吃掉人们的庄稼和村庄。有一天,一位智者告诉村民,年怪兽怕红色和火光,村民们于是在除夕夜贴红纸、点灯笼,还燃烧火把,以驱赶年怪兽。从此,人们每年都会在春节期间祭拜祖先,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这个传说。

3. 舞龙舞狮的故事: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节目之一。相传,在古代,有一只凶猛的怪兽叫做“年”,它每年都会在春节期间出现,吃掉村庄里的人和动物。有一年,一只名叫“兽”(音同“狮”)的动物来到村庄,它有神奇的力量,最终成功击败了年怪兽。为了纪念这个英雄,人们在春节期间开始表演舞龙舞狮,以驱逐病魔和带来好运。

4. 红包的故事: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们发红包,这是一种传统习俗。相传,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它每年都会在春节期间出现,吃掉人们的财物。有一年,一个聪明的孩子把硬币装进红纸包里,放在床下,结果年怪兽吃了纸包,被硬币噎住而逃走。从此,人们在春节期间给孩子们发放红包,希望能够让他们远离邪恶,平安健康。

这些民俗故事不仅丰富了春节的传统文化,也寓意着人们对祥和、幸福、吉祥的追求。关于这个问题,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许多与之相关的民俗故事。以下是一些关于春节的民俗故事:

1. 年的故事:相传远古时代,一种名为“年”的凶恶怪兽每年都会在冬天来袭,吃掉村庄里的人畜。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红色、光亮和响声。于是,每年年底,人们就贴红纸、点燃鞭炮,以驱赶“年”,并庆祝“年”的离去,这就是为什么春节期间人们要贴春联、放鞭炮的原因。

2. 剪纸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燕子的贵族女子,她有一次在冬天去山里拾柴,迷路了。在她迷路的时候,遇到了一只老虎。燕子惊慌失措,但她用剪刀剪下了一张红纸,将其扔向老虎。神奇的是,老虎被红纸吓跑了。后来,燕子回到村庄后,教会了人们用剪纸制作各种形状的红纸,用以驱赶邪恶和带来好运。

3. 祭灶的故事:相传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王爷会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善恶事。为了让灶王爷给自己家庭带来好运,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拜灶王爷,并给他供上糖果、水果等物品,以示敬意。

4. 禁炮的故事:清朝时期,康熙皇帝下令禁燃鞭炮,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人们仍然希望能够庆祝春节,于是他们开始制作“鞭炮人”,用纸、布等材料制成人形,用火草填充。在春节期间,人们点燃“鞭炮人”,使其燃烧爆炸,以替代真正的鞭炮。

这些民俗故事传承至今,成为了春节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丰富了人们对于春节的传统文化认知。

关于春节的民俗故事 扩展

贴春联和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8888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gxqzs.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